一張圖表 教你輕鬆搞懂三種車位
▲輕鬆搞懂三種車位。(圖/賣厝阿明提供)
記者陳佩儀/台北報導
買房子是人生中大事,房子的任何小細節都要看仔細,以免日後造成糾紛,比如車位,不同類型的車位產權、可否轉租或是單獨買賣都不同,部分民眾因不了解進而衍生糾紛,以下就以簡單的圖表,讓你輕鬆搞懂所有車位。
依據內政部公布之「預售停車位買賣契約書範本」所載資料,停車位依產權登記狀態可分為三種:「法定停車位」、「增設停車位」、「獎勵停車位」。
法定停車位:建商按建物本身樓地板面積多寡「最少應設立的車位」,而因法定停車位須登記為公共設施,有產權但沒有單獨的權狀,因此不得與主建物分開買賣,若要單獨移轉只能賣給同大樓的住戶。
增設停車位:建商使用法定停車位外多餘的樓地板面積,自行增設的車位,這類車位運用靈活度最高,可申請獨立權狀,因此買方不一定要是社區住戶。
獎勵停車位:政府以增加樓地板面積等方式,鼓勵建商設置停車位以供公眾使用,雖然有獨立權狀可自買賣,但除購買人有使用權外,其餘民眾也有使用權利。
▼不同車位,產權、移轉限制都不一樣。(圖/《ETtodat東森新聞雲》財經中心彙整)
以上ETtodat東森新聞雲
以下蘋果即時新聞
平面車位有大有小 建商坦言「配合公設演出」
台灣有車階級多,買房子帶個車位似乎是天經地義,尤其平面車位好使用、清潔費低,是很多人的首選。不過車位登記坪數有大有小,6~7坪的車位很常見,可是也不乏登記坪數超過10坪、甚至15坪的平面車位,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?
原來這一切都跟公設比有關,1位建商高層就指出,建案公設比多寡其實在蓋房子前就已經決定好了,車位的大小只是「配合公設比演出」。怎麼說呢?現在的車位多數是法定停車位,屬於公設的範圍,並沒有獨立產權。而在同樣的公設比之下,車位坪數大,則公設較少,車位坪數少,則公設較多。
在買新建案的當下,平面車位是以「個」計算價格,因坪數大小而有差異,但進入中古屋市場後,車位的登記坪數往往和房子的權狀一起計算,如此一來車位大小就會使房價出現差異。(陳建宇/高雄報導)
想瞭解更多房市訊息請到蘋果地產王粉絲團